大眾日報
當好排頭兵,牽牢“牛鼻子”
山東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
□ 本報記者 李振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號角。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加快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關鍵一招”。今年以來,山東堅定不移扛牢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的使命擔當,出臺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的意見,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大膽探索突出放大比較優勢的改革,先行先試突出彰顯山東特色的改革,用心用力突出群眾關心關注的改革,重大科技創新資源重組、要素市場化配置等十大牽引性集成改革扎實推進,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
突出放大比較優勢,探路打樣走在前
成為山東先進銅合金產業鏈的鏈主企業,煙臺萬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煙臺萬隆”)面對的發展新課題是如何拉長長板,把比較優勢鞏固為競爭優勢。
靠什么?“靠鞏固現有市場,實現量的積累還不夠。”企業副總經理李宗廣認為,需要在更大層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將人才、資金等研發的關鍵資源導入經營主體,“只有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角,才能在更高端的市場更長久地站穩腳跟”。
在構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機制改革中,山東完善市場導向的技術攻關機制,每年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項目、60項左右重大產業攻關項目,90%以上由企業牽頭實施。今年,在省科技重大專項百萬元資金支持下,煙臺萬隆牽頭,聯合山東大學等高校共同開展攻關,成功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條高鐵銅鉻鋯接觸線批量生產線,成為企業后續增長新的支點。像這樣由企業牽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參與的研發攻關項目,這幾年煙臺萬隆承擔了7項。“截至目前,訂單較去年同期增加24%,后續還有望取得更大突破。”說到未來發展,李宗廣信心滿滿。
托舉煙臺萬隆躍向市場競爭更高層的,正是山東聚焦比較優勢推進改革形成的“上升氣流”。聚焦具有比較優勢和良好基礎的重點領域,以更大氣魄和力度縱深推進改革,山東正努力形成更多走在全國前列的制度成果。
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山東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加快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今年以來,全省新質生產力熱潮涌動,經濟向“新”而行: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高出全國2.4個百分點;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40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97.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5%。
前不久,山東港口集裝箱一體化運營平臺全新上線,并已成功應用于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該系統能有效提升貨物通關效率20%以上、港區間船舶周轉效率25%以上、集裝箱支線增量15%以上,每年可節省物流成本超億元。山東最大的發展優勢在海洋,最大的潛力和空間也在海洋。今年以來,山東加快推進海洋經濟政策集成改革,做強海洋漁業、海洋礦業、海洋運輸等產業,強化世界級海洋港口群引領和沿黃陸海大通道支撐。
山東是國資國企大省,在全國國企版圖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全省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臺省屬企業主責主業管理辦法。今年1-11月,在煤炭和鋼鐵等價格大幅下行的情況下,省屬企業仍實現營業收入22356.9億元、同比增長3.3%、高于全國省級監管企業6.6個百分點。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穩居全國前列。
突出彰顯山東特色,培育品牌塑亮點
如何讓質優物美的“山東好品”在海外市場叫響品牌?依托上合示范區這一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山東以改革創新破解堵點難點。
發揮多式聯運交通樞紐優勢,上合示范區搭建中國企業走向上合組織國家的“母港”和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12月13日,這里開通山東首條至哈薩克斯坦TIR國際運輸線路。“貨車行駛約6500公里運往阿斯塔納,全程不倒裝不卸貨,相比之前常用的海運、汽運模式,TIR運輸成本可減少兩到三成,運輸時間從三個月減少到一兩周。”眼下,青島和鑫源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曲建正計劃借新線路開通的契機,加大與當地經銷商的合作力度,拓展中亞市場。
聚焦國家所需、山東所能、群眾所盼,山東部署彰顯本省特色的改革任務,深化首創性、差異化、集成式改革,培育改革品牌,形成改革亮點。以上合示范區為例,山東推出支持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21條政策,配套形成90項改革任務,在國際物流、貿易、投資、友城、國際教育等領域探索了一批合作新模式。
12月18日,華能山東半島北L場址海上風電項目啟動建設,這是目前國內水深最深的海上風電項目,也是全省離岸最遠、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
作為全國首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山東構建完善“1+2+16+N”政策體系,創新建立政策支持、項目支撐、要素保障、評估督導工作推進體系,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拓展潛力空間。出臺全國首部儲能現貨市場支持政策、首部長時儲能專項支持政策,健全完善新能源消納體系機制……一系列創新舉措陸續推出,破除體制障礙,激發市場活力,今年10月下旬,山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歷史性首次超過煤電。
“貨物在港堆存等待口岸驗放時間減少了24小時以上。”談及山東與河南開展的跨關區通關改革,河南新絲路物流有限公司關務王慧平說。立足流域所需、本地所能,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山東將青島片區港口集貨、配載等碼頭前沿功能延伸至鄭州內陸港。山東還推動濟鄭、日蘭高鐵相繼通車運營,牽頭舉辦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等100余項重大活動,成立黃河流域科創、自貿試驗區等30多個聯盟組織,積極主動開展黃河流域省際交流合作,通過改革促進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突出增強獲得感,讓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這個冬天,實實在在感受到改革溫度的,還有德州的姜女士。12月2日,全國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功能正式啟動。作為全省唯一試點城市,德州打通信息數據壁壘,協同醫保、稅務、銀行、信息技術公司等多部門單位,與河南、四川、河北等試點地區調通“醫保錢包”共濟功能,實現跨省共濟實時結算。“現在能與在外省的丈夫共享‘醫保錢包’,看病就醫的負擔大大降低。”她說。
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山東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找準改革發力點和突破口,努力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針對異地就醫流程繁瑣、結算不便,積極推進異地就醫“跨域通辦”改革,在全國率先全面實現長期護理保險省內異地支付;門診慢特病跨省聯網結算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個病種,截至11月底,全省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累計62.08萬人次,減少患者墊付費用7.89億元;為消除群眾看病就醫“押金束縛”,濱州開展“無押金城市”試點,104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取消住院押金,截至10月底已累計減免住院押金3.31億元。
標準化宿舍、寬敞明亮的教室、舒適的就餐環境,剪紙、腰鼓、籃球、書法等近20門特色課程,親近自然的“一分菜田”勞動實踐基地……這不是城區里的熱門小學,而是成武縣一所普通的公立寄宿制小學——南魯集鎮實驗小學。“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日益凸顯。寄宿制改革是提升農村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該校教師黃啟俠說,改革措施實施后,學生家長對學校滿意度顯著提高。
教育事關每個家庭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山東擴增普惠性幼兒園、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縮小教育的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務水平;針對鄉村辦學條件的短板,推進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建設,推出11項重點任務和42項重點改革舉措,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從過去的政府提、政府辦,轉變為市民“點單”、代表“定單”、政府“接單”、人大“督單”、群眾“評單”的為民辦實事全新模式,今年濟南首次以人大代表票決的方式確定了全市20件民生實事項目。“綠地公園越來越多,社區環境變好了”、“感謝助老食堂,解決了父母就餐的大問題”、“出了地鐵就能坐上公交,綠色又方便”……一條條群眾留言,“點贊”的不僅是一件件改革舉措,更是深化改革背后的民生指向。
(□記者 董卿 白曉 參與采寫)
責編:
審核:孫翔
責編:孫翔